《亮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清洁取暖

发布日期: 2018-03-21

 

  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群众温暖过冬和大气污染防治,对促进能源消费革命和农村生活方式革命意义重大。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问题,围绕“煤改气”“煤改电”“电能替代”等话题提出建议和提案,探讨如何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让天更蓝水更绿。

清洁取暖推进成效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特点,长期以来,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以燃煤为主。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其中燃煤取暖面积约83%,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其中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约2亿吨标煤,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同样1吨煤,散烧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燃煤电厂的10倍以上,散烧煤取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各种清洁取暖方式全面替代散烧煤,对于缓解我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北方地区燃煤取暖现状亟待改变,加快推进清洁取暖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任亚平在小组讨论时提出建议。

  任亚平认为,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已经具备坚实基础,北方地区资源优势显著,电力比较富余,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清洁供暖策略。以内蒙古为例,煤炭查明资源储量8089亿吨,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3.8亿千瓦,太阳能年总辐射量为4830~7010兆焦平方米,电力装机和风电装机分别排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电力多边交易等市场机制也比较完善,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电供暖以及可再生能源供暖。

  2017~2018年供暖季,京津冀地区雾霾明显减少。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清洁取暖工作成效明显,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配套措施还需完善

  目前,清洁取暖的持续推进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介绍说,这些困难包括:

  清洁取暖项目配套投资大、成本高。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市老旧小区,配电网基础薄弱,电采暖配套电网投入大、设备利用率低,投资难以有效回收。用户初始费用高,运行成本普遍高于散烧煤,部分居民改造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除北京等少数地区出台力度较大的支持政策外,大部分地区具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措施仍然较少。

  标准规范有待完善。清洁取暖设计、建设、设备、运行等方面标准和规范不完备,造成建设改造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影响用户体验。近七成使用直热式电采暖设备,存在停电即停暖的隐患。

  舒印彪委员认为,清洁取暖是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资金补贴、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等方面制定一揽子配套措施,为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他建议:首先,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明确清洁取暖的技术路线和支持政策,在小城镇大力推广电锅炉集中供暖。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成本分摊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清洁取暖。

  其次,加大电采暖配套电网建设支持力度。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国家支持电采暖配套电网建设的政策要求,将配套电网投资和合理运营成本纳入输配电成本,保证配套电网投资有效回收。

  最后,健全清洁取暖标准体系。明确清洁取暖设备、工程实施、环保排放等标准和要求,保障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把采用蓄热式电采暖技术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确保短时停电不停热。扩大新型高效清洁取暖技术应用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提交的提案中,任亚平分析了发展清洁取暖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背压机组推进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的政策扶持力度还需加大。他建议国家出台支持背压机组建设及电采暖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由中央财政给予补贴。同时建议国家加大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规划(2017~2021年)》提出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个重点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的政策支持,适时扩大政策覆盖面,在重点示范带动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卢晓光建议,要研究出台支持清洁取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清洁取暖的支撑力度,对电采暖配套电网、储能蓄能等设施建设给予政策补贴;完善价格与市场化机制,出台发电侧峰谷电价政策,将清洁供暖用电纳入市场化交易,降低电供暖成本;尽快出台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撑电网企业在偏远地区做好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本报记者石小飞)(2018年3月21日《亮报》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