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 2021-05-21

 

梦路上永不停歇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家庄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吴灏 

  

人物简介:吴灏,中共党员,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曾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等数十项荣誉。

个人感悟:“责任”和“担当”说起来容易,可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无疑是一场人生的考验。对于电网人来说,“越热越忙、越冷越忙、刮风忙、下雨忙、打雷更忙”,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4月27日,在110千伏红光变电站检修现场,石家庄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吴灏带领检修人员完成了主变大修作业。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吴灏奋战生产一线,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匠心攻克技术难点,用因材施教、无私授业的师心为员工搭台筑梦,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初心践行光明使者的责任与担当。他既是身先士卒、爱岗敬业的基层干部,又是技术过硬、知识丰富的高级技师,别具匠心、锐意进取的创新人才。 

匠心追梦 用创新解决问题 

“现在人工智能领域进步很快,我们要尝试把人工智能引入电气检修作业,实现电气试验专业从点状作业向块状作业模式的转变……”4月7日,在吴灏创新工作室,吴灏与工作室成员深入研讨《基于电气试验机器人的现场型移动试验室》科技创新课题,为电气试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创新永无止境。一直以来,吴灏都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人。每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总能够开拓思路、创新方法,通过学习专业书籍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 

吴灏从眼镜店超声波清洗器中得到灵感,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研发了超声波洗瓶机,并加装了全自动操控台。他介绍,超声波洗瓶机一经应用就深受欢迎。现在一个人一个半小时就能清洗100多个油样瓶,是过去人工清洗效率的12倍,还有效避免了人员烫伤、触电、洗涤液腐蚀,保证了油样瓶的洗涤质量,油化验分析的错判、漏判概率也随之降低。 

他研制的“变压器现场试验作业新方法”改变了几十年高压试验的传统做法,大幅降低施工风险和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也成倍提高;他率先提出“主变绕组变形三参数分析法”,准确判断主变绕组变形缺陷位置,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先后发现数十台主变抗短路能力不足的家族性缺陷,并作为典型经验在省内推广应用…… 

2009年,石家庄公司成立了吴灏创新工作室。作为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吴灏带领这支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共研制出创新成果72项,取得国家专利46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7项、公司级奖项18项,1项成果被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3项成果被公司推广应用。 

师心筑梦 助员工成长成材 

“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要多交流学习,老师傅多学习理论知识,青年人要跟着师傅学习实践技能,取长补短,争取人人成为专业人才!”4月25日,吴灏组织员工召开多专业技术交流会,打破专业壁垒,促进技术融合,助力员工成长成才。 

作为变电检修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吴灏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充分利用实训室、现场工作间隙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现场讲解、实地操作,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线员工,大家纷纷表示获益终身。 

彭紫楠是毕业于哈工大的高材生,2015年入职变电检修中心。对彭紫楠理论扎实但现场实践少的情况,吴灏带着她熟悉各个变电站设备,手把手教她现场操作,使她很快成为检修试验专业的行家里手。在她眼中,吴灏是“亦师亦友亦领导”。 

“师傅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所做的工作、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翻看记录,遇到相同问题应对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彭紫楠说。 

为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吴灏专门为员工打造了试验培训基地,鼓励员工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他也要抽出时间定期为员工举办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会,在提升员工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鼓励员工勇于表达自己,提升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变电检修中心逐渐形成了“人人想事、人人干事、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奋勇争先、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变电检修中心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其中3人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级专家人才,5人被评为公司级专家人才,另有多人在国家电网公司、公司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才能在专业工作上实现春色满园。”吴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初心圆梦 责任担当永不悔 

“你在家里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爸爸现在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1月5日晚上,在利用晚饭时间和儿子短暂视频联系后,吴灏又立马投入到防疫保电方案的完善工作中。 

2021年伊始,石家庄疫情突发,吴灏第一时间奔赴单位,带头制定并完善了变电检修中心防疫保电方案,从设备巡视到缺陷治理,从人员分配到物资供应,他仔细谋划、事无巨细,确保了疫情期间电力可靠供应。 

小区出入不便,他就24小时驻守单位;抗疫人员紧张,他就主动参与消缺;员工心中不安,他就组织大家记录点滴、发现美好,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他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激励大家众志成城,坚定打赢防疫保电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疫情期间,他带领员工完成31座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发现并消除缺陷21处,在单位全天无休职守17天。在平凡的工作中,他履职尽责、以身作则,彰显了使命担当。 

“责任和担当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是一种考验。作为一名电网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光明使者是我的责任和担当,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吴灏如是说。(张艳 李毅) 

  

护电网“心脏”的光明使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家庄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六班班长王鑫 

  

人物简介:王鑫,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六班班长。从事变电检修工作15年来,他匠心守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练就了一身“听音辩症”“无图消缺”的绝活,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大工匠、河北省技术能手、石家庄市技术状元等多项荣誉。

个人感悟:坚持数年,必有收获,是我持之以恒的岗位信条。今日事今日毕,是我多年坚持的工作习惯。检修工作就是要做细致、做精致、做极致,守护电网设备安全运行。

  

4月27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记者见面会,直播揭晓了“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石家庄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六班班长王鑫获得“河北大工匠”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在平凡岗位上不断追求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电网人的责任和担当。 

练就“听音辩症”“无图消缺”的绝活 

如果把输电线比作电网“动脉”,那变电站就是电网“心脏”。主变一旦出现问题,停电范围将波及一个区或一个县。保证主变压器平稳运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王鑫就是时刻呵护电网“心脏”的医生。 

2006年,从武警部队退伍进入石家庄公司那天起,王鑫就与变压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故抢修到大型年检,从设备大修到技术改造,他始终潜心钻研变压器技术。一边钻研理论知识,一边不断摸索实践,“两腿并行”的学习方式使他的专业技术日益精进。 

经过15年来的不断积累实践,王鑫练就了“听音辩症”“无图消缺”的绝活——走过变压器,仅凭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故障点,许多缺陷根本不用电路图纸就能准确定位。 

2018年,在对220千伏民生站3号主变例行巡视时,王鑫敏感地察觉到主变运行噪声和平时不一样。他立刻上前查看,发现主变压器上部重要部件连接部位大量漏油。他立即申请停电消缺,及时避免了一起严重设备损坏事故,保障了当时石家庄市区唯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2020年,王鑫代表石家庄公司参加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个人实操风冷控制箱消缺比赛中,他未看一眼图纸便高质量地连续排除了5个故障。27分钟后,他完成了所有故障的排除任务,成为了赛场上唯一一个在30分钟内完成考试的选手。最终,他以出色实操表现和扎实的理论成绩获得了个人比赛一等奖。 

“电力行业无小事,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如果不把它归位,就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能用自己的技术,守卫电网安全,守护万家灯火,我觉得值。”作为一名变压器检修工,王鑫对这份离不开扳手与油污的工作的意义理解为奉献与守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奋战检修技术创新领域的达人 

“创新,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迭代升级来保证安全。”一直以来,王鑫都不满足于既有工作经验,而是凭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创新的路上大踏步前进。 

2019年,在一次设备例行检修工作中,王鑫发现220千伏侯坊3号主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电动机构箱电动操作时,分接变换指示盘指针超出“绿区”。 

经过检查,王鑫发现了原因:带动指针转动的万向联接轴的主要受力部件是由硬质塑料制成的,长时间使用后,受环境温度、材料老化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开裂。“指针超出‘绿区’范围,容易造成误判,影响连接校验的准确性,造成设备安全隐患。”经过对前期工作的全面分析,王鑫敏锐地发现很多主变压器都存在这种现象,经常在维修后又频繁发生。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对机构箱进行更换,但高达200万元的维修费用让王鑫下定决心自行消缺。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研究,上百次的分析、比对、测量,他最终确定了采用全铜部件作为万向联结轴材料,取代现有塑料部件,从根本上避免开裂问题,确保机构箱的可靠运行。 

创新源于工作,创新永无止境。截至目前,王鑫先后攻克了如何减少变压器渗漏故障、变压器有载开关气体继电器无法自动排气等许多技术难题,研发出变压器钟罩法兰密封胶垫切割台、套管双引线拆除装置、板框式滤油机进出油四通换向阀等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均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为智能电网设备检修技术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今年,石家庄电网第454台主变压器将投入运行。电力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我们正在着手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操作手段的故障设备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电网设备开展大数据块状精准分析,进一步把检修工作做细致、做精致、做极致。”王鑫满怀信心地说。 

培养“检修多面手”“消缺特种兵”的班长 

“变压器正常运行的声音是均匀温和细微的。如果声音比较均匀,只是音量过大,原因就是变压器的负担太重。如果声音不均匀,则可能是电机的发动频率不均匀,这时要对变电器的负载进行测量……”4月26日,在变电检修六班的一堂培训课上,王鑫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同大家分享。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2017年担任班长后,王鑫一方面身先士卒,不断精进提升变压器专业技术能力,一方面主动学习试验、继保、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积极为其他专业的青年员工讲解各专业的重点难点。 

针对班组内年轻人多、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王鑫始终把班组作为员工成长成才的平台,坚持“把不会的教会、把会的教好、把好的培养成专家”。他组织班组员工常态化开展“头脑风暴会”,选取典型缺陷实例,结合试验专业,同大家一起深入探寻故障的起因、查找、分析和处理过程。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磨合,王鑫独创了“鑫式”素质提升培训五步法,即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推广现场标准化作业、分类总结故障缺陷、重视团队协作配合、注重典型经验分享,帮助新员工及青工强化现场安全意识,提升各项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他还创新提出“五个三”班组管理模式,即三勤、三细、三到位、三必查、三提高,激励班组员工发挥个人优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班组融合,提升团队综合素质。 

在王鑫的带领下,2020年变电检修六班成为公司第一个青年托举工程建设试点班组。班组成员李明、赵刚分别取得2020年河北省变电检修技能比赛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李明成功竞聘电气试验班组副班长,12名班组成员陆续成长为“检修多面手”“消缺特种兵”。(张艳   黄建) 

  

电线路上的钢琴弹奏师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沧州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潘家乐 

  

人物简介:潘家乐,男,中共党员,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进入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工作,现任沧州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负责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曾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能工巧匠、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

个人感悟:扎根于一线,保输电线路安全,是我工作上最大的愿景。输电线路工作虽然单纯、辛苦,有时候让人感觉枯燥,但对公司、对国家电力事业发展却十分重要。在困难面前,我要作为劳模带头干,实现自己的价值。


           4月25日,沧州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作业人员对220千伏渤常Ⅱ线导线开展等电位修补工作。此次工作与以往不同,作业人员身上多了一个装置,这是该中心副主任潘家乐主导研发的移动式攀登铁塔防坠落装置,可确保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全过程不失去保护,保障人身安全。 

作为参加输电线路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师傅”,潘家乐专注本职工作,在苦练业务技能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同时还将自己的输电技术带去雪域高原,支援西藏电网建设。 

一线扎根 汲取最多的“养分” 

2002年,20岁的潘家乐毕业分配到沧州公司输电运检室。 

“输电线路的工作相对单调,工作环境也大多数在野外。很多年轻人坚持不下来,但小潘一直很踏实,又肯努力。”谈到潘家乐,他的第一任班长卢光明这样说道。 

2004年1月,沧州东部沿海区域迎来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由于海边几条高压线路涉及的都是大工业重要客户,沧州公司迅速出动,对受损设备实施抢修,潘家乐也在其中。在蹚过膝盖深的积雪向杆塔下方靠近时,潘家乐不小心掉进雪窝,雪一下就埋过了腰。等同事合力将他拉出,他的工装裤已被积雪浸湿。 

“你先回去换衣服,海边不比别处,风太大,会把你冻坏的。”卢光明命令潘家乐。 

“没事,抢修要紧。”说完潘家乐便继续向故障现场走去。当天抢修一直持续到深夜,回到车上,潘家乐的腿早已冻僵,绝缘靴里还倒出了水。大家这才知道,潘家乐掉进雪窝时绝缘靴里也进了雪,他是双脚泡在水里完成的抢修。 

2005年7月,这个年轻小伙凭借踏实肯干的韧劲,成为班里的专责工。除了常规的输电线路运检技术,他还积极学习当时的“新鲜事物”——带电作业技术,并负责全公司带电作业工具库的管理。他扎实的技能素质,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届带电作业大赛中得到体现。此次大赛,他在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个人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9月,潘家乐开始担任带电作业班班长,组织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8次、地电位带电作业36次,减少停电时间近200小时,推进带电作业工具库改造工作,有效规范了带电作业工具的存放、使用及维护等流程。 

2018年11月,潘家乐成为输电运检室检修副主任。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愿景,每天仍尽量抽出时间参加巡视、跟踪检修现场。工作19年,潘家乐积极参与登杆塔检修作业1000余次,发现并消除大小缺陷3000余处。 

一线创新 以创新促安全生产 

2020年4月,潘家乐发现铁塔耐张线夹松动是线路过热的重要原因。于是,他组织人员对传统带电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绝缘操作杆加以改进,添加了连接卡头、旋转把手和推进挡板。新工具解决了耐张线夹松动的问题,使用后过热点温度平均下降78摄氏度,得到输电专业各班组的广泛好评。这是潘家乐开展创新研发的一个缩影。 

潘家乐的创新之路始于2004年公司第一届输电线路技能比赛。作为沧州公司参赛选手,他在更换直线单片绝缘子项目中,通过研究绝缘子的结构、受力分析,研发出一种利用拉板加托瓶架的更换直线单片绝缘子的工具,此工具不仅不受绝缘子间隙的限制,而且操作方便、快捷。沧州公司利用这一工具,将该项目的作业时间由15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成功取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名。 

一木独秀难成林。为推动全员创新,潘家乐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潘家乐创新工作室”,并在2018年被公司正式命名。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并提出,再由工作室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潘家乐介绍。 

2015年,有员工提出,工作人员在输电线路停电作业前需挂接地线,且安全规程对装拆顺序有严格要求,但有人往往因麻痹大意或图省事而将顺序混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经过反复讨论和试验,创新工作室研制出“双端闭锁接地线”,只有在接地端安装牢固后,才可以取下导线端进行安装;拆除时只有取下导线端,将导线端的钥匙插入接地端后,才可以取下接地端,从而避免了拆装接地线顺序错误的问题。该成果也在2016年首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中获得创新型QC小组一等奖。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研制改造各类创新成果218项。由潘家乐参与研制的创新成果共取得国家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得经济效益89万元。 

支援西藏 缔结深厚友谊 

“师傅,五一劳动节快到了,这是我们的节日,祝您节日快乐!”4月27日,劳动节来临之际,潘家乐接到了来自西藏的视频通话。来电小伙名叫土登,是地地道道的藏族同胞,也是潘家乐在西藏自治区尼木县供电公司帮扶时结识的徒弟。 

2015年7月和2016年5月,潘家乐作为公司援藏帮扶人员,先后两次深入西藏。 

第二次入藏,潘家乐选择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的尼木县,海拔3800米的工作环境时常让他感到晕眩。由于尼木县供电公司刚刚成立,电网设备连基本的图纸和台账都没有,许多制度都是硬套拉萨供电公司,和尼木县的实际情况十分不相符。 

潘家乐大致梳理了一下设备情况,便着手开展工作。白天,他带领当地藏族同事一起跋山涉水,每天开车加步行上百公里进行勘察;晚上,他便整理一天的勘察资料,画图、建立设备台账,制定了四个运检方面的相关制度,并根据该公司实际规范了作业流程。2016年上半年,共完成4个村庄129户村民的供电工作,得到了当地县政府的肯定。 

2016年底,尼木县首座110千伏塔荣站进入验收阶段。“尼木县一直只有两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由35千伏茶尼线一条线路供电,网架相对薄弱,所以塔荣站投运至关重要。”潘家乐介绍说。他组织专业人员对变电站各个设备进行逐一检验,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设备坚决提出予以整改。2017年1月,塔荣站顺利投运,有效提升了当地供电可靠性,惠及全县群众3万人。 

帮扶接近尾声,潘家乐想到尼木县人才紧缺,如果自己援藏结束,当地还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2月,潘家乐正式收尼木县公司新入职大学生土登为徒弟。 

潘家乐要来施工图,耐心讲解名词术语,详细说明现场路径勘察、施工预算,帮助土登快速掌握和明确现场工作的要点和风险点。他还向原单位要来了工区根据多年运维经验编制的培训课件,分步解说。此外,潘家乐坚持每次去现场都带着土登,向他讲解现场工作知识,并亲自教授土登攀登杆塔的技能。 

通过3个月的培养,土登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而现在,土登已是当地设备运检工作的行家里手,潘家乐也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西藏电网建设贡献了力量。(陶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