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力研究院加强青年员工培养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 2012-03-20

走进省电力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科研楼,在大厅两侧的醒目位置,摆放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之星”的宣传展板。令人惊讶的是,展板上展示的成果创造人和“明星”,几乎全部都是最近几年才入院的青年员工。他们中有生产调试一线的项目负责人,有实验室里的技术能手,也有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

为什么这些工作时间并不长的青年员工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电研院有关部门和一些老员工,并从他们的话语中找到了答案。

“电研院青年员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为他们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为青年员工成才铺就一条坦途。”电研院人资部负责人如是说,他的话准确地概括了电研院对青年员工培养工作的核心理念。

说起青年员工培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电研院的“师带徒”工作。

2011年毕业进入电研院的小牛郑重地在“师徒培养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牛从此有了一个师傅,今后的一年,她将跟在师傅身边工作学习。

电研院对新入院的员工,都要明确一名老员工作为师傅,双方还要签订正式的“师徒培养协议”,协议上规定了“师带徒”的目标、内容和评价考核等,一年师徒培养期结束的时候,还要对师徒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从今年开始,电研院的“师带徒”工作又有了新内容:一个师傅可以带几个徒弟,一个徒弟也可以有多个师傅。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扩大了老员工的经验覆盖面,也促进了新员工的综合技能增长。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为在个人。”电研院信息中心青年员工刘岩对此体会格外深。

2008年,刘岩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毕业进入电研院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系统相关工作。一年的师徒培养结束后,刘岩意识到,要走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他坚持不断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以及多本讲述工作方法、工作思想的书籍,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年来,刘岩先后组织完成了“网上报告审批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全员绩效管理考核系统”、“劳保服装发放系统”等多项信息系统的开发,参与了“统一企业门户”、“省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系统”等的建设,维护了电研院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可用率达到99.9%以上。他还积极投身到“职工技术创新”、“百项创新”等活动中,提出10余项创新工作及建议,由他负责开发的“网上报告审批系统”获得省公司标准化百项创新成果三等奖。刘岩本人也获得了国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省公司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先进个人、电研院先进生产(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电研院很多青年员工专业成才道路的缩影。

在青年员工成长过程中,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研院把加强青年员工培养,缩短青年人才成长周期,让他们早日承担起生产、科研及管理的重任,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

电研院认真分析员工从刚入院到成才的各阶段培训工作,在现有“新进员工入职教育—青年员工培养—专业骨干培养—专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上,针对各关键环节实施多项管理新举措:创建青年人才风采展示长廊,以优秀青年员工为展示对象,大力宣传青年员工中的优秀才俊,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举办青年员工成才与创新工作论坛,分享师徒结对培养的开展情况及成效,帮助青年员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技术人员能力提高“五个一”活动,努力培养各专业领域内的拔尖人才与技术骨干;实施管理人员素质提升“211”计划,切实提高管理人员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

如果说师傅是青年员工在专业技术上的“领路人”,培训是推动青年员工成才的“风帆”,那么院团委就可以看做是他们在职业成长道路上的“护航者”。

近年来,电研院团委不断研究、探索推动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了青年员工“三品一和”工程。通过业务技能大赛、岗位科技攻关等形式炼就青年品质;通过组织团委送书、青年读书、技术团课、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提高青年品位;通过青年岗位能手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评选等形式塑造青年品格;着力了解和解决青年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

同时,电研院团委围绕创新这个主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参加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鼓励青年员工做技术带头人;动员广大青年员工从本职工作出发,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QC小组”、青年科技攻关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

电研院一批青年员工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技术人才”、“华北电网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称号,2名青年员工被评为省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电研院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刚刚崭露头角,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实施,广大青年在电力事业的广阔天地里必将大有可为。(王曙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