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网建设到扶贫攻坚,从供电保障到抢险救灾,从日常工作到关键时刻,在西藏及涉藏州县,国家电网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和电网铁军精神,战缺氧、斗严寒、跨雪山、越峻岭,锐意进取、艰苦奋斗。这其中涌现出了以张明勋、王照岐、普布多吉等为代表的长期扎根高原的优秀干部职工,以及以岳雷、周信、胡曲祥等为代表的一批援藏帮扶先进个人,他们用忠诚担当谱写了服务西藏及涉藏州县和谐稳定发展的辉煌篇章。 张明勋:把青春献给西藏电网事业 张明勋在西藏电网建设现场。 张明勋1987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走遍了西藏自治区74个县,先后参与了从10千伏到500千伏几十项电网工程的建设。无论在海拔5000多米的电力天路建设现场,还是在条件艰苦的农网建设或应急抢险一线,处处都有他匆忙的身影。他是西藏电网跨越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 “你见过正在输液时液体结冰吗?你见过一个单位70多人集体输液的场面吗?你见过七尺男儿一起抱头痛哭的情景吗?这些,都发生在海拔5230多米的青藏联网工程唐古拉山的工地上!”这是2012年青藏联网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描述张明勋和同事们工作场景的一段话。 2010年青藏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时任西藏电建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张明勋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队长,现场指挥工程第七标段建设工作。 青藏联网工程第七标段位于唐古拉山沿线,是平均海拔最高、建设环境最为恶劣的标段之一。这里是生命的禁区,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8级以上寒风把雪刮得横成一条线在飞,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的40%。每当回忆工程建设的最难点——攻坚位于唐古拉山南麓安多县境内37基塔的经历时,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几度热泪盈眶。唐古拉的冬天有多冷?如果不戴手套,手一碰到冰冷的塔材,立刻就会被粘住。 在坚硬的冻土基础上作业,挖掘机像钻铁一样,只能一寸寸地掘进。在唐古拉山最高处的塔基施工中,由于大型机械上不去,张明勋就带领大家用镐刨、用手往外送土。施工地方小,大家就轮流干。连续奋战了26天,他们才挖出4个10多米深的基坑来。 “最多的一次,我们工地有70多人同时输液,开会的时候输液,施工现场也输液,到最后输液用的液体也都结冰了。我们只能用暖水袋把液体融化了接着输。”张明勋总是忘不掉那段趋于“极限”的日子,“‘37基’这样的经历,我们经历一次就够了!项目部所有人员在那里驻守了两个月。完工时,大家体重平均减轻了20多斤。我回到家时,我爱人看到我的样子都流泪了!” 青藏联网工程完工后,张明勋又先后参与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两条电力天路的建设,也经历过很多难忘的建设历程。眼下,第四条电力天路——阿里联网工程正处于全力冲刺攻坚的关键期,张明勋依然坚守奉献在自己热爱的这片高天阔土之上。他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西藏电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王照岐:扎根雪域高原 履行职责使命 王照岐(左一)与同事研讨西藏电网规划时合影。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王照岐的30年工作历程中,有25年是在西藏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那曲市工作。 那曲虽为地级市,但由于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条件远比王照岐在山东的农村老家艰苦多了。可他从没有后悔过来到那曲工作和生活,把那曲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深深扎下了根。 在那曲的25年里,王照岐的成长与发展一直围绕着地区电力事业而展开。从那曲地区电力工业局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经验丰富的查龙电厂厂长,再到成长为那曲供电公司总经理、那曲地区政协委员,王照岐总是把解决那曲地区电力短缺问题作为使命和责任。这些年,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那曲电网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他见证着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供电线路不断延伸……王照岐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 在那曲的岁月里,王照岐总是喜欢跑到基层开展调研,而且总能与一线的同志打成一片。 2015年,按照组织安排,王照岐开始担任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部主任。他针对西藏农网建设提出的“一县一清”的投资规划思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担任西藏电力检修公司党委书记期间,王照岐准确把握西藏电力检修公司年轻员工的思想特点,现身说法引导青年人拼搏奉献。近两年,他在国网西藏电力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的岗位上,带领团队使国网西藏电力纪检工作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纪检工作排名提升到了第16位。 普布多吉:阿里那个“爱较真”的供电人 普布多吉(左)在阿里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普布多吉是一名在西藏阿里扎根近30年的供电人。1993年,普布多吉从江苏扬州水电学校毕业,在朗久地热电力试验电厂参加工作,3年之后便开启了历时10年的外线工作。 同事们说,普布多吉身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2005年,阿里供电公司成立,由外线班负责狮泉河镇线路的架设和改造工作。作为外线班班长的他承担了班组中最难、最重的活。线路位置基本都在海拔4300米以上,他和同事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到现场,挖基坑、组装材料、架线,连续两个月披星戴月,先后架设高低压配电线路20多千米,新安装变压器50多台,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普布多吉却是个喜欢与困难“较真”的人。阿里供电公司成立之初,缺员率很高,普布多吉和他所在的班组员工额外承担起狮泉河镇的营业抄表、收费等工作。有一次,在普布多吉负责抄表的片区,一个在当地规模不算小的家电维修店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在电表上做了手脚,导致每个月的电量数据出现异常。 普布多吉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阿里供电公司负责人。阿里供电公司及时制订反窃电方案,分片区检查窃电行为。经过他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阿里供电公司的线损率很快由原来的17%降到了12%以内。普布多吉所在的班组连续多次被阿里供电公司评为“先进集体”。 日子一天天过去,普布多吉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阿里供电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先后担任检修部主任、安监部主任、农电部主任等职务。这么多年来,无论岗位和工作内容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刚参加工作时的那股严谨认真态度。 “一定要再次核实人员、设备、资产等数据,确保上划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管工作万无一失。”今年8月中旬,普布多吉在调研措勤县供电公司直管工作的开展情况时说。 时间追溯到2013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阿里供电公司需在当年12月底完成试点噶尔县供电公司农电代管工作。那时候阿里供电公司农电部刚成立没多久,普布多吉独自撑起了部门里里外外的工作。最终他不仅完成了噶尔县供电公司农电代管协议的签订,还完成了部门的其他各项工作。 岳雷:发挥技术优势三次援藏帮扶 岳雷(右一)在西藏直孔电站开展涉网试验工作。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安全管理处处长岳雷,是博士、教授级高工,曾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及2015年11月先后三次参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的援藏帮扶工作。 2012年5月岳雷首次援藏时,他的儿子刚满4个月。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岳雷走进西藏,在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系统处开展援藏工作。当时的西藏电网,网源协调涉网试验专业还是一片空白。西藏电网涉网试验专业必须尽早建立。 岳雷深入基层调研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开始着手编写西藏电网涉网试验管理规定。经过半年的艰苦工作,岳雷编制完成了《西藏电网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实测和仿真建模管理规定》《西藏电网发电机电力系统稳定器试验管理规定》等5项试验管理规定,为西藏电网网源协调管理专业的建立及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2014年6月,岳雷第二次来到西藏,在西藏电科院工作。他将此次援藏的工作重点确定为西藏电网涉网试验团队的建立和涉网试验专业人员的培养。在西藏电科院当时的人员中,岳雷反复筛选和考核,最终确定了三名涉网试验人员。经过努力,他组建起西藏电网涉网试验团队,3名涉网试验专业人员具备了涉网试验基本技能。 2015年11月11日,岳雷踏上了第三次援藏的征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网西藏电力的安排,岳雷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西藏电科院网源协调涉网试验团队现场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帮助国网西藏电力达到独立自主开展涉网试验的预期目标。 岳雷制订了一对一现场操作和理论培训计划,并根据西藏电科院系统室的管理现状,提出了“现有人员不变,优化资源配置”“参与重大项目,提升计算能力”等系列管理理念。经过对涉网试验人员的进一步培训和提升,国网西藏电力能够独立开展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实测建模、发电机电力系统稳定器试验、发电机进相试验等涉网试验。 在第三次援藏过程中,针对西藏电网特殊情况,岳雷提出在西藏电网开展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涉网试验,并提出了西藏电网发电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与一次调频功能“正向叠加、反向截止”的配合原则。在海拔4100米的旁多水电站,在该配合原则下,西藏首台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涉网试验完成。 周信:拿出专业绝活留下宝贵财富 周信(左)在浪卡子县供电公司和同事整理台账资料。 2016年6月,时任安徽铜陵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主管周信一行4人赴西藏山南浪卡子县供电公司对口帮扶。 浪卡子县供电公司自2014年成立后经营就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随着浪卡子县域经济发展,用电量逐年增长,浪卡子县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跟上,经营亏损局面呈逐年扩大趋势。针对浪卡子县供电公司的情况,周信定下了“安全上不出事、经营上不亏损;思想上有进步、收入上有提高”的目标。 在周信的带动下,浪卡子县供电公司建台账、防窃电,规范抄核收,在2016年年底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盈利20.94万元,到2017年4月电费营收账户上盈余100多万元,彻底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在铜陵供电公司从事了30年配网生产工作的周信有着“活地图”的称号,经他手绘制的电网线路图准确可靠。援藏时,他将勤奋练就的绝活带到了山南。 “我们有一张电网线路图,在遇到突发故障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能全面掌握浪卡子县电网情况。”周信对同事李传江说。发现浪卡子县供电公司管理基础薄弱的现状后,周信主动出击,干起了绘制电网线路图的老本行。 他和同事走了4000多千米,深入现场开展电网基础信息核查。从海拔4000米的羊湖到海拔5400米的色桑拉山,他们走遍浪卡子县113个村落,完成了3座35千伏变电站的设备位置分布图、电气系统接线图和656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条形图的绘制。 强烈的高原反应和路途上的颠簸没有让周信退缩。2016年8月10日,他和同事在查绘邦图143线返程途中,车子陷在了沙地里。四周是空旷的山谷,同事去寻找救援,周信一个人在山谷看守车辆。他们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终于等来吊车。当车子从沙里驶出时已是深夜。第二天,他继续上路查勘,直至完成对邦图143线的绘制工作。 经过努力,周信对浪卡子县的主配网线路如数家珍。厚厚一沓主配网接线图册,是他为浪卡子县供电公司基础管理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胡曲祥:主动请缨到雅鲁藏布江畔建电网 胡曲祥在西藏500千伏朗县变电站新建工程检查安装设备。 提起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变电施工分公司副经理胡曲祥,熟悉他的人都会对这位“80后”副经理刮目相看。十余年的打磨与锤炼,让他从一名稚嫩的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让人信服的业务管理者。 2006年,胡曲祥毕业后经过考试选拔进入湖北送变电公司,从最底层的施工人员做起。湖北送变电公司一般承建的都是500千伏及以上的超高压、特高压工程项目,难度系数大、技术要求高、出入线路复杂、工作繁重。为了掌握必要的特高压知识和技术技能,胡曲祥在白天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力争把每项工作做到极致,晚上便研究工程图纸、学习施工方案,还专门买来《特高压直流输电理论》《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特高压工程建设典型措施》等专业书籍学习钻研。他用4年时间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构架吊装和全封闭组合电气安装施工等专业技能知识。 2011年2月,胡曲祥主动请缨,远赴西藏,参与±400千伏拉萨换流站工程建设。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高原反应,挑战生命极限,圆满完成了18个月的援藏帮扶任务。 援藏期间,他担任项目技术副经理。工作中,他刻苦钻研,大量搜集技术资料,在现场成立QC小组,开展了电缆沟钻孔托架的研制、万象管母焊接架、移动式电源箱等QC小组活动,并申报QC成果专利。 2018年,胡曲祥再次来到西藏,参与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500千伏雅中变电站新建工程,担任项目经理。 工程所在地段是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风沙大、紫外线强,氧气稀薄,有效工期极短。胡曲祥坚守在施工现场,坚持“三管齐下”——管进度、管安全、管质量,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4个月就穿坏了3双绝缘鞋。 在雅鲁藏布江畔,朗县的郎塘、久杰村两个村庄的供电线路建在河床上,遇到刮风、涨水经常断电,当地村民用电可靠性不高。胡曲祥带领队员经常在工作间隙帮助村民义务检查接户线、改造老旧用电线路、检查家用电器,解决了60多户村民的用电难题。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公司各有关单位,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