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发布日期: 2020-12-0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服务长江流域生态治理,部署有关单位开展技术研究、试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共建成长江沿线港口岸电设施166套,并以优质服务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岸电推广“江河湖海全覆盖”

  11月19日9时,江苏邳州市供电公司用电检查员王海军、张汉清来到京杭大运河邳州段水上服务区维护检修岸电充电桩。

  “我跑运输快20年了,以前我的船都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乌烟瘴气的。自从用上岸电后,没有黑烟了,成本也降低了。”船主赵飞对王海军说。

  2010年,江苏开始在沿海、沿江港口建设高低压岸电设施。2017年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立足江苏内河航运发达的优势,陆续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38个水上服务区投资建设低压小容量岸电设施。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国家电网江苏电力(靖江金香橼)共产党员服务队巡检新华港务码头岸电设施。

  国网江苏电力争取配套政策支持。今年年初,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国网江苏电力出台《内河低压小容量船舶岸电连接系统技术规范》,为内河航道码头、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建设提供标准。9月份,江苏省海事局、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推进长江江苏段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实施方案》,明确自2021年7月1日起,内河船舶靠泊期间不得开启辅机发电,并建立了约束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船舶实施限期整改等强制措施。

  政策支撑和统一标准,为江苏内河大规模推广使用岸电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上服务区建设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313套,每年用电量16.8万千瓦时。江苏已实现岸电“江河湖海全覆盖”,在沿海、沿江、内河累计建成岸电系统5069套,每年可减少燃油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二氧化硫206吨。

  随着电动船技术的成熟和电池造价的走低,国网江苏电力不再满足于船舶靠岸时“以电代油”,整船全电改造已经成为该公司实施电能替代的新方向。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华东地区首艘全电动大型商旅游船“山水绿源”号

  11月15日10时,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工作人员拔掉船尾的充电电缆接头,“山水绿源”号游船缓缓驶入碧波荡漾的天目湖中,开始了一天的水上之旅。

  “坐在电动游船上感觉很不一样,不仅行驶安静、平稳,而且没有黑烟,游船与天目湖景区的优美景色相得益彰。”游客王杰说。

  “山水绿源”号是今年年初天目湖景区实施智慧物联全电化改造以来下水的第一艘全电动大型商用旅游船。该船采用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1000千瓦时,靠岸期间充电7小时,可续航100千米。按全年运营200天计算,该船每年用电量在20万千瓦时左右,可减少燃油消耗10吨。

  溧阳市供电公司在接到景区用电申请后,安排专业力量,在龙兴岛和茶岛两个游船码头,建设了9套岸电系统,为“山水绿源”号续航供电。

  今年,国网江苏电力创新开展各类电动船舶试点,与中天钢铁集团、新能源船舶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船舶动力“油改电”、船用充电等电动船舶技术研究及试点,于5月建成投运了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运输船。

“岸电云”只方便快捷充电

  11月20日,初次到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锚泊区停靠的船主张荣华在湖州供电公司岸电设施运维人员指导下,使用“e充电”APP扫码,为停靠船只接通了岸电。柴油发电机的声音没了,张荣华打开电视机享受片刻闲暇。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浙江嘉兴芦花荡水上岸电服务区

  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两纵一横”港口岸电设施建设要求,大力推广电能替代,绿色岸电正沿水“生长”。

  国网浙江电力与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发挥专业优势,高质量推进岸电设施建设。在统一标准规范方面,国网浙江电力组织编写全国首部《内河港口岸电系统建设与管理》以及《高压港口岸电设施运维管理办法》,明确了港口岸电系统建设规范、施工技术、验收要求及运维管理等标准,为岸电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参考与指导。同时,该公司与浙江省能源局、港航管理局、浙江港航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台靠港船舶强制使用岸电、船舶充电免收服务费等支持性政策。

  在内河航运岸电推广普及方面,国网浙江电力与嘉兴、湖州港航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内河航运岸电设施建设,在电动船舶研发和充换电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湖州、嘉兴等内河航运发达地区已累计建成覆盖23个码头、合计230余套的低压岸电系统。

  国网浙江电力还推进岸电新技术、新设备创新应用,建设全省统一的岸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提升岸电设施智能化水平。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浙江湖州智能化岸电设施

  湖州地处长三角腹地,航道密布,承担着浙江水路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周转量的40%。在湖州的旧馆、升山、郭西湾等7个锚泊区,细心的船主会发现,这里的岸电桩和别处不大一样。

  “锚泊区安装的是新型智能岸电桩。”湖州供电公司员工介绍说,新型智能岸电桩自带内置网联模块,能够接入岸电云网服务平台。

  岸电云网服务平台以“e充电”APP为智能移动终端,可为全省范围内的船舶提供统一结算、远程监控、智能运维等一体化服务。船主只要有“e充电”APP账户,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从任意一个接入平台的岸电桩上取电。船主在抵达锚泊区之前,就可以通过“e充电”APP查看岸电设施分布和使用情况,调整航行路线,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地点停泊。

  运维人员使用岸电云网服务平台还可实时监控岸电桩,接收告警信息,以便掌握岸电桩运行情况,快速处理设备故障,提升岸电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

  通过广泛接入岸电设施数据,该平台还可实现数据标准采集、统一存储。该平台由于具备岸电设施监管、政策发布、信息展示服务及应用等功能,可辅助政府部门开展岸电设施监管,为其提供决策支持。

多点布局提升岸电使用率

  11月3日,安徽省铜陵市海螺码头旁,宽阔的长江江面波光粼粼,“皖池州货5666号”货轮停靠在码头。船主江宝红从船上牵出一条黑色电缆,向岸边走去,接上转接头、插入岸电桩、刷卡取电,不到十分钟,船上灯光亮起。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安徽省铜陵市海螺码头岸电设施

  “以前船舶都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噪音大,还有气味。用上岸电后,靠岸的时候船上的十几台电器都能同时用,而且很安全,算下来,也便宜得多!”江宝红说。

  和诸多港口一样,铜陵港污染曾经十分严重。近年来,铜陵供电公司建设港口岸电项目。2019年7月,长江铜陵段提前一年半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岸电用电量、岸电使用率明显提高。

  顺江而下,100千米外的芜湖市,全部26个大型货运码头已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累计建成低压岸电设施91套。“如果91套低压岸电设施满负荷运转,全年替代电量可达8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76吨。”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管理人员吴延延介绍。

  建设初期,因岸电桩接口、岸电收费标准不统一,长江芜湖段港口岸电利用率并不高。为打通岸电登船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10月,芜湖市发改委批复港口岸电收费标准,为岸电收费提供了政策依据,芜湖成为安徽省首个从政府层面统一港口岸电收费标准的城市。

  安徽省长江流域港口码头分布于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铜陵五座城市,年设计通过能力在20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55座。近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调研重要港口岸电需求,编制岸电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截至去年年底,国网安徽电力已累计投资1537.29万元,完成28座港口89个岸电桩建设,港口方自行投资建设27座港口74个岸电桩,实现长江沿线安徽段重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安徽铜陵供电公司员工在上峰码头协助停泊船只使用岸电。

  除了建设港口岸电设施,国网安徽电力还在铜陵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全电码头”电能替代项目。

  在铜陵市海螺码头,伴随着电机的轻声嗡鸣,一袋袋水泥熟料通过一条纯电动封闭式皮带长廊源源不断地被运至港口岸边。

  总长3千米的纯电动封闭式皮带长廊,连接着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全部四个原料加工点。该公司年产水泥熟料1000万吨、水泥580万吨。纯电动封闭式皮带长廊建成前,该公司靠50辆30吨重载卡车向码头运输货物,运输速度慢、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铜陵供电公司在铜陵海螺码头、东苑码头等十余座码头建成了以纯电动封闭式皮带长廊为代表的的“全电码头”电能替代项目,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助力添彩。

6种服务系统满足多样化岸电需求

  11月18日19时,湖北宜昌秭归港下着连绵小雨,“星纪水晶”号游轮在此停靠。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岸电电缆的拆除,游轮顺利离港。在停靠的40个小时里,“星纪水晶”号共用电3468千瓦时。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三峡旅游母港岸电设施

  秭归港是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示范工程四个示范项目之一,也是长江游轮使用岸电较集中的区域。2018年6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峡集团等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示范工程,打造技术标准创新应用高地,引领带动长江全流域岸电设施建设。

  三峡大坝的兴建改善了长江中上游的通航条件,船舶通行数量大幅增加。受船闸流量限制,靠港待闸船舶数量多,停靠时间较长。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和交通部门,研发出六种岸电系统——靠岸固定式供电系统、靠岸浮动式供电系统、离岸固定式供电系统、离岸浮动式供电系统、水上服务区综合能源保障系统、船电宝充换电服务系统,满足各种水文条件、各种船舶类型、各种停靠方式的岸电需求。

  国网湖北电力创新推出19项岸电设施技术标准,获得12项专利,成立了全国内河首家专业化的岸电设施运营服务合资公司——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三峡坝区核心区域77千米内的12个岸电项目于2019年年底顺利建成并接入国家电网“岸电云平台”。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游船在湖北宜昌秭归县停靠使用清洁岸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旅游业受到了影响。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提升岸电服务水平,协调推动游轮受电设施改造,组织开展了岸电高压电缆收放管理系统、低压岸电箱、低压电缆卷筒和后台监控系统大“体检”。

  “改造完成后,船舶接入岸电非常方便。船主会提前预约,告知我们到港时间和停泊位置,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船到了就能接电。”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运维队队长李兴衡介绍。

  在秭归港,“凯蕾号”游轮船长李杰还算了一笔账——游轮每次在秭归港要停泊大约40个小时,非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停泊期间船上用电一般在1500千瓦时左右,如果用柴油,需花费约5000元,如果改用岸电,只需要花费2400元,节省了一半。

  今年1至10月,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秭归港、通航服务区、靠船墩、沙湾丁靠、太平溪)累计为2223艘次客货船舶提供岸电145万千瓦时,替代燃油341吨,为船舶节约用能成本约116万元。

  不仅在宜昌,长江沿线湖北段主要港口码头的岸电设施建设正在推进。11月16日,黄石新冶钢货运码头一艘趸船一体化岸电桩在调试成功后顺利上线并通电试运行。

  截至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共完成长江沿线湖北段204套岸电设施建设,195套已上线运行,预计11月底前可完成全部86个码头的220套岸电设施建设。

推广实施“一码头一方案

  11月19日,“华夏1号”游轮停靠在重庆巫山游客接待中心码头。趸船上,游轮岸电负责人通过标准操作流程,将电缆接入低压岸电箱,并用手机扫码进入岸电系统。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重庆朝天门五码头港口岸电设施

  作为长江三峡游的必经之地,重庆巫山游客接待中心码头属于长江流域重庆段“四地六点”12个泊位之一,为往来游轮提供服务。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大力推进长江流域重庆段“四地六点”12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建设,得到了重庆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四地六点”12个泊位的岸电设施建设包括第一批的朝天门五码头、朝天门十一码头、巫山游客接待中心码头及3个泊位,以及第二批的奉节赤甲游轮港、忠县石宝寨港、巫山神女溪港及9个泊位。

  国网重庆电力结合山城特色与长江特点,实施“一码头一方案”,充分考虑枯水期、丰水期水位及落差影响,在全国首创了“双供电浮趸”技术,实现电缆分段管理和收放,保障洪水暴涨快落时电缆收放的安全性。同时,国网重庆电力将变压器及配套设施均安装在江面的浮趸之上,解决了供电距离长、大负荷游轮供电质量不佳的问题。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

“世纪神话”游轮在巫山神女溪旅游码头使用岸电供电。

  国网重庆电力还为游轮在疫情防控之后全面复航提供电力保障。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江沿线游轮航线全面停航,很多游轮公司不得不开发新业务以维持生计。其中,世纪游轮利用现有豪华先进的平台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开展了水上酒店业务,实现转型发展。6月19日复航至今,世纪游轮日均用电量7000千瓦时,累计用电量已达93.9万千瓦时。

  今年10月,国网重庆电力全面完成“四地六点”12个泊位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任务,并将岸电设施接入车船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实现长江流域重庆段主要游轮码头岸电全覆盖。截至11月17日,该公司共服务靠港船舶276次,实现售电107.74万千瓦时。长江三峡游全面复航后,预计年替代电量约1000万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2280吨。

  “游轮水上酒店业务还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我们今后可以全部用岸电了。”重庆冠达世纪游轮电机长李国云说。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国网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电力,国家电网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