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雄安春潮涌

发布日期: 2021-04-02

 

  白洋淀畔,绿柳拂岸,沙鸥翔集,雄安新区又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这几年雄安开工建设,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又能看到碧波荡漾、水鸟成群的景象了!”安新县北刘庄村村民王翠华,见证了雄安绿色发展,期望着更美好的明天,内心充满喜悦。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度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电力营商环境,建设绿色智慧能源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多元化清洁能源为发展添动能

  张北坝上,阵阵风能驱动巨大的叶片,耀眼阳光照射蓝色光伏海洋。一条315千米长的输电大通道横贯长城内外,草原“风光”沿着它,将清洁绿电直送雄安。

  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审慎地为这张未来电网确立了100%清洁电源保障、99.999%高可靠性、电能终端消费比重超过50%的世界领先目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也特别提到“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

  雄安新区并非清洁能源富集地。但260千米外的张北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丰富,新能源可开发量占河北省总容量半数以上,急需新增电力外送通道。一端是100%清洁能源供应的需求,一端是渴望“风光无限”的消纳前景。2018年11月,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获得核准,2020年8月29日正式投运,每年可向雄安新区输送超过7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为未来之城建设增添强劲动能。

赋能雄安春潮涌

首条雄安清洁能源大通道——张北至雄安特高压工程。

  建设雄安绿色电网,国网河北电力持续推动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同步推进特高压和500千伏主网架建设,积极引入区外绿色电力;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积极推广储能应用布局,探索智能微电网建设;推行分布式电源灵活集群控制和精确分散控制,确保本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达100%。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国网河北电力创新实践,打造雄安新区数字化主动电网,分步构建“站园片村”四级示范,推动智慧城市与坚强电网融合发展。2020年10月10日,“淀中翡翠”王家寨绿色智能微网示范工程启动,成为国内首个基于风光储协调互补、冷热电群调群控的村级能源互联网项目。该工程包含三个子微电网系统,基于水乡特色供电需求优化区域能源供给模式,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最终将提升至100%;绿电供应小时数达2463小时/年,可实现最多连续86小时全时段绿电供应。

  “希望燃油船全换成电船,少了噪音和燃油污染,白洋淀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对建设全电绿色生态景区充满期待。

  从骨干网架到城市配网,雄东500千伏、剧村220千伏、河西110千伏、雄安高铁站城市交换中心10千伏等11项目标电网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雄安新区全电压等级供电保障体系加速构建。20天完成容东片区117台箱变送电;4天完成北部郊野公园“临电+迁改”工程;7天为商务服务中心送去“及时电”……能量涌动的脉络,映射出新区大规模建设的活跃图景:容东片区建设现场设备轰鸣,数万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塔吊顶端,彻夜明亮的灯火下,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高效能源管理助力绿色低碳实践

  3月27日,太阳早早升起,逐渐强烈的阳光照射在雄安高铁站屋顶4.2万平方米光伏板上,为雄安站源源不断注入绿色动力。

  在站内一层的监控室,光伏发电上网电量、自用电电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用能数据不停更新。“雄安站站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以来,发电量已累计突破100万千瓦时,日最高发电量1.7万千瓦时,基本实现就地消纳。”看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国网雄安综合能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于洪利感到很兴奋。

  2020年12月27日,雄安高铁站落成。作为京雄城际铁路沿途规模最大的新建车站,雄安站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站顶以特殊的曲面造型勾勒出“青莲露珠”的形态,1.77万块多晶硅光伏板宛如水滴明珠闪闪发光。阳光在屋顶光伏的转化下变成电能,驱动着站内电梯、风机等设备运行,清洁低碳的用能理念有了新的实践。

  于洪利介绍,屋顶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每年可为雄安站提供58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可减少燃煤消耗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相当于植树12公顷。项目还有机融合城市智慧能源管控(CIEMS)系统、智慧能源等多重创新元素,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综合监测、智慧调控、分析决策等功能。

赋能雄安春潮涌

雄安高铁站站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除了光伏项目,国网雄安综合能源公司还承建了京雄高铁全线能源管理系统,涉及电、热、水及可再生能源等,实现对全线6个站房、4个区间段4000余个能源数据的采集处理,创造了“点线面”绿能范例。通过对能源数据的分析,可对城市人流、能流的增减作出粗略计算,为城市成长勾画出清晰曲线。

  高效的能源管控,为建设智慧新城奠定了基础。2018年,CIEMS系统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率先投入使用,后推广至雄县第三中学、保定万达广场等场景,并入驻雄安新区“未来社区生活的样板间”——雄安高质量建设试验区。它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与城市能源管理深度融合,实现横向多能融合互补、纵向源网荷储高效协同,不仅能对城市综合能源规划、生产、运营全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和智慧决策,还可实现对能源站机组及用户家用电器的元件级控制,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从雄安站的绿色能源服务,到城市能源的智慧管控,国网河北电力不断深化“新能源云”等平台建设应用,逐步实现以电为中心,电气冷热等能源流灵活转换、互通互济,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打造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雄安样板。

可靠电力保障共享共融新生态

  未来的雄安新区,绿地面积将达到近百万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一座城绿交融、翠影叠织的美丽家园令人向往。

  建于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的220千伏剧村变电站,是新区首座正式变电站,主要为片区内830多栋安置房居民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新区建筑致力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如何将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变电站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国网河北电力以“共享共融”为主题,创新开展变电站及周边“1+5+X”服务型附属电力设施建设,有机地将公园地形和变电站融合在一起,打造开放式花园变电站,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剧村变电站构筑了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供应系统,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能源综合体,通过地源热泵、充放电站、智慧路灯、健身竞技等共享功能,创建智慧便民服务新业态,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区。

  绿色,是雄安电网的发展基因。“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承担着建设绿色雄安的重任,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110千伏河西输变电工程项目副经理张照琨说。该工程通过废物、污水、噪声、光污染等综合治理,实现了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为未来发展留下充足的生态空间。

赋能雄安春潮涌

雄安新区220千伏剧村变电站建设现场

  国网河北电力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建设,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可视化等先进技术,首创全绿色全过程施工管理,打造雄安智慧绿色工地,施工现场设置智能环境监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风速、PM2.5指数等,拓展了雄安高品质城区的生态维度。

  4年来,国网河北电力服务绿色雄安建设成效不断显现:清洁取暖改造惠及3.2万“煤改电”客户,无线充电、V2G、5G+智慧路灯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雄安高质量建设实验社区项目稳步推进……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多领域示范场景次第落地,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可喜可期。

  绿色动能越发强劲,天蓝、地绿、水清的未来之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网河北电力将在推动雄安新区近零碳示范城市建设中走前列、作表率,以创新驱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引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雄安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贡献国网力量。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国网河北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