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品牌故事大赛获奖作品展播(58):做一名忠诚于党的战士

发布日期: 2023-02-27

  “放心吧班长,保证完成任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军营,看到了那个身着戎装的自己。

  在战士面前,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份信仰和执着深埋在我心中,即使是换上这身国网蓝,成为一名守护光明的电力卫士。

  我是孟晓鑫,2003年从部队退役后,我加入到了国家电网的大家庭。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光明,舞台虽不同,但本色永不改。没有耀眼的文凭,没有突出的特长,这份在别人眼里稳定的工作,我把它当成全新的起点。既然没有优秀的履历,那就笨鸟先飞、以勤补拙。

  我想我是个幸运的人,入职不久,我就参与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保电任务,惊喜之余,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我跟随保电队伍执行神舟飞船发射保电任务。早上我把开水装满水壶,带上烧饼、咸菜去巡线,等到又渴又饿的时候才发现,水壶里的水早已结成了冰块,只能就着冰水吃一点儿。戈壁滩上的狂风不时来袭,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身体依然冻得瑟瑟发抖。到了临近发射的那些日子,晚上我们还要轮班,进行夜巡和蹲守,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没有人抱怨。我们深知每一次任务都关系着国防科研,容不得丝毫差池。每一次出征,我们必须凯旋。

  我的朋友们很羡慕我的工作,以为可以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其实,我们负责的保电线路超过了400公里,真正能看到发射的机会少之又少,大部分时候,我们就蹲在线路下面看着手机直播。当看着火箭腾空而起,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激动和自豪变成了盈眶的热泪。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80多次航天发射保电任务,3000万个戈壁脚印……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们,但在祖国的航天梦、中国梦里,有我们的赤诚和青春。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办,这给酒泉电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敦煌的夏天格外热,温度逼近40摄氏度,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成了大家包里的必备品。漫无边际的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着灼人的热气,走在里面口干舌燥、脚板发烫、头晕脑涨。热急了,我就用水把鞋子浇湿了再穿上,这样能缓解半个小时的时间。175天,我连续工作没有回家,和团队成员对保电涉及的输电线路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登检杆塔3000余基,消除缺陷700余处,清理树障50000余棵。我不断提醒自己,电网安全的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我不仅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也要保证每一位成员安全回家。当敦煌在丝绸之路一次次精彩绽放,光明与文明相互交融,文化与未来熠熠生辉,而属于我们的坚守和执着,早已融入这“飞天”故里。

  虽然已经工作多年,我始终担心自己“掉队”,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给我踏实感和安全感。我从事的是输电专业,我也挤时间学习变电、配电等其他专业技能。靠着持之以恒地埋头苦学和练习,我熟练掌握了配电电缆的基础知识和制作工艺,在省公司电力电缆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艺质量技能竞赛。近年来,高新技术不断更新,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熟练运用无人机、小飞人等先进设备的同时,我和同事们积极钻研进行科技创新,研发了智能驱鸟装置、应急巡检安全帽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奔波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过闪亮的星空,银河拖着长长的飘带伸向无尽;看到日出日落,城市在不同的色彩中渐明渐暗;看到一棵树的成长,在风沙中年年相见。对游客来说,或许是新鲜的奇观,但对我来说,却是真实的生活。美丽的风景、大好的山河,在我的脚下延伸,在我的眼中停留,也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

  从事输电线路工作20年,我能感受到祖国的电力事业在奋进的路上披荆斩棘、开山劈水。我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的培养,靠的是单位的支持,靠的是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各位同事。

  我是祖国一个兵,这是我始终不忘的信念,关键时刻靠得住,危急时分顶得上。我愿意扎根戈壁,用双脚去丈量线路的长度,用双手去守护万家灯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信息来源:国网甘肃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