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增效 茶乡宜

发布日期: 2021-03-31

  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使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正值早春新茶集中采摘时节,全国各地茶叶产区相继进入一年用电高峰期,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积极保障茶企、茶农用电,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精准服务能力,推动茶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茶产业用能可视化

  3月23日,在武夷山市兴田镇,国网福建南平供电公司技术人员正在为制茶设备安装“智慧制茶系统”模块,从而实现做青工艺的全流程控制。

  今年,为了更好地服务茶企,国网福建电力公司率先在武夷山市茶企推广“智慧制茶系统”,即加装温湿度传感器,茶农通过APP就可实现生产全流程“一键式”监测与控制,还能保障茶叶品质稳定。预计在4月15日前,在武夷山完成100台“智慧制茶系统”的安装工作,可为茶企节约劳动力66%。福建是全国产茶大省。“以前我们家手工制茶的时候,一年最多只能生产2000斤的成品,机械化以后,现在年产量是原来的产量的5倍以上。”武夷山市青狮岩茶厂第四代传承人吴俤仙脸上挂满了笑容。

  制茶机械化的日益普及带来了用电量的激增。每年4-5月,是武夷山春茶全面采摘、加工制作的时期,风干机、晒青机、摇青机、揉捻机一齐上阵,用电负荷是平时的2至3倍,武夷山全市迎来用电高峰。

电增效 茶宜乡

福建武夷山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为茶企制茶设备“义诊”。

  据悉,自1999年荣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以来,武夷山市供电公司投资5.8亿元,用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2019年以来,国网武夷山市供电公司对星村镇、武夷镇等9个乡镇的68个重点台区低电压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共新增安装变压器76台,扩容28000多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10.2公里,0.4千伏线路38公里,农网供电能力提高,保障了武夷山5000多家茶企制茶用电。

  目前,南平地区制茶产业电能替代率已超过95%。仅2020年,武夷山市供电公司通过推广“以电制茶”实现电能替代5900万千瓦时,为全市减少二氧化碳减排4万吨。

  “我们可以通过供电公司提供给我们的电力大数据,分析出每个县市的产茶量及茶企业的多少,从而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大数据是我们茶产业的晴雨表。”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说。

  据悉,基于茶企用电量、用户数等数据,在去年6月份,国网福建电力采用时间序列算法预测出2020年全年省内制茶产量达46.29万吨,与今年统计局公布全省茶叶产量为46.1万吨,与真实值仅差0.4%。此外,通过《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茶企、茶农可以准确了解自身制茶用电情况。通过茶产业用能指数,可以准确把握各茶系制茶用能高峰区间。

  下一步,国网福建电力将以茶产业生产设备改良为基础,逐步推进种植、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服务,汇聚茶叶生产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实现茶叶生态产业链与茶叶产销情况展示一体化,打造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茶产业物联网+电力大数据生态圈。

大数据保障用电安全

  3月26日,安徽省黄山市月坦村,供电技术人员正在制茶户张更生家开展安全用电告知,检查低压线路。令张更生意外的是,“我们并没有请供电公司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他们主动帮助我们家茶叶加工生产用电。”

  这一切源于安徽黄山供电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准确识别电制茶新增用户。一直以来,如何更及时服务茶农,尤其对于增量的制茶用户,准确识别并保证其安全用电,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工作。

  茶叶生产是黄山地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据了解,全市现有茶园面积73.5万亩,2020年茶叶产量达到了4.8万吨,全市茶叶收入占农民农业收入的60%以上。随着新型制茶机器不断更新,摇青、炒青、包揉、烘干等传统手工制茶工序逐步走向电气化,茶季用电负荷增长明显。每年3、4月份,是茶叶收获的高峰期,也是制茶用电的高峰期。

电增效 茶宜乡

国网安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向茶农介绍安全用电知识。

  “我们通过已知的制茶用户,获取其多维度的用电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取其特征,符合其用电特征的制茶用户就都能鉴别出来了。”安徽黄山供电公司互联网办专责邵杰说。

  据悉,基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数据中台,能够获取制茶用户坐标位置、电量及负荷等数据。黄山供电公司采用现场核查与标注等方式,获取了6000户制茶用户样本,结合中台数据建立了制茶用户样本库。

  “制茶客户的识别,就像语音识别一样,只要有足够的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模型就能实现准确识别。”国网黄山供电公司互联网办负责人陶军说。

  通过该人工智能模型,成功识别出了317户增量的制茶用户,并根据用电容量进行了线路改造、电表增容以及用电类型的变更,为客户直接节约用电成本27万余元,为190户提供了精准用电检查,排除了13个安全隐患,间接挽回经济损失290万元。

  黄山地区民宿行业发展迅速,且分布较广,识别并保障这部分用户的安全稳定用电,将是该项技术深化应用的下一个攻克点。通过电力大数据,有效推进黄山电网升级,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进一步促进电网设施与黄山环境融合,保护生态环境,落实低碳发展。

  国网安徽电力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电客户类别识别,在营销优质服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下一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茶农识别并助力精准服务,不断深化“大云物移智链”新技术应用,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在“候鸟型”用户识别、孤寡老人爱心监测、返乡创业指数监测等方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供电力量。

产旅结合铺就致富路

  “以前电压不稳定的时候,一旦停电,茶叶就会在制茶仪器杀青时直接烧毁,辛辛苦苦种植来的茶叶全部毁于一旦。”3月23日,承包了100余亩茶田的江西贵溪市双圳林场的茶叶种植大户雷贵,在面对前来走访的国网贵溪市供电公司文坊供电所车寒英所长时发自肺腑谈了自己的感受。

  江西是茶叶大省,种植茶叶是江西的传统产业,庐山云雾、宁红、狗牯脑等茶中名产和新兴的资溪白茶、贵溪白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因势利导,加快茶叶产区的配电网改造,让茶农安心生产,让茶香飘溢四方。

  夏茶涩,秋茶薄,唯有春茶滋味鲜。一直以来,制作雾春茶都是柴煤烘茶。火大了,煳了,火小了,难成型。江西瑞昌青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张文军曾为了杯子里的这抹绿愁白了头。张文军说,3000亩茶园,每年像雾春茶这样的高品质茶产出不足3000斤。

  在了解到青山茶业的情况后,国网江西瑞昌市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向青山茶业提出了“以电代煤”,改用“电烤茶”工艺的建议,成功打消了客户对“电制茶”对茶叶产品质量和口感的疑虑。瑞昌市公司用最快的速度向青山茶业提供了两套技术方案并择优落地实施,使茶企吃下“用电定心丸”,青山茶业正式开启“电烤茶”时代。

电增效 茶宜乡

国网江西上犹县供电公司深入茶叶生产基地主动上门服务。

  52岁的张文军从20岁开始学习制作雾春茶,跟制茶结缘快30年了。如今有了电的加持,制茶显得轻松得多。在一台一米多高的机器前,张文军轻轻点击“启动”按钮,茶叶被整齐地摊放在传送带上,缓缓送入杀青机。数十秒后,完成杀青的茶叶带着淡淡的茶香进入下一个环节。

  在绵延数百里的罗霄山脉南段东麓,四季云雾缭绕,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走进江西遂川县汤湖镇,映入眼帘的一座座茶亭,一栋栋富有庐陵风格的客家民居,让人如同置身于“家园建在茶园中,茶园长在家园里”的美丽画卷。茶园10万亩,年产值10亿元——汤湖,这个昔日偏远的山乡,如今已成为中国绿色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随着制茶机械走进更多茶农家,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国网江西遂川县供电公司适时对汤湖镇实施了两轮农网改造升级。南屏村的变压器由原来的5台增至8台,容量达1200千伏安,新建三相四线14千米,动力电架到了村民家门口。

  因茶叶实现电加工,茶农砍柴的少了,种茶叶的多了,每年可以减少10000多吨的木材砍伐,植被得以保护,森林覆盖率恢复至80%以上。汤湖镇因势利导,把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深度开发,走上了生态型、观光型、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汤湖镇建成了矸山、石角、横圳等千亩以上生态观光茶园7个、美丽乡村9个。每年接待茶园观光游客10万余人次,新建农家乐和民宿100多家,带动500多户农户吃上旅游饭、20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信息来源:国网宣传部,各相关单位